北京时间十二月二十五日消息报道。当天歼-10推力矢量验证机首次试飞成功,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,表明中国在推力矢量乃至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非凡成就,并且在不远的未来,歼-20战斗机将会战斗力升级,具备更强的机动和飞行能力。
推力矢量是指利用机械或者其他手段改变发动机喷流方向,这样就会形成控制力矩,为战斗机提供一种新的手段,可以有效战斗机机动性能,因此推力矢量一度被视为第四代战斗机特征之一,美国F-22战斗机、俄罗斯苏-57战斗机都装备了推力矢量技术,并且俄罗斯还用推力矢量技术来改进现有战斗机,例如苏-30SM、苏-30MKI和苏-35战斗机。
采用二元推力矢量喷嘴的F-22战斗机,这种推力矢量喷嘴重量较大
从国内外资料来看,推力矢量可以有效提高战斗机的机动性能和敏捷性能,推力矢量利用发动机喷流产生力矩,不存在空气舵面气流分离问题,尤其在空气稀薄或者低空低速情况下,仍旧可以进行操纵,这样就能够扩大飞机可用迎角,拓展飞行包线,具体来说,就是飞机可用迎角可以提高1倍左右,最大升力系数提高78%,滚转效率提高50%,由于推力矢量具备较高效率,所以可以替代垂尾、平尾进行气动配平,甚至能够完全取消垂直尾和平尾,形成无尾飞机,不但降低了飞机空重,也可以提高飞机隐身性能,前面说过推力矢量在低空低速条件下还可以保持较高效率,所以它也可以提高飞机起降性能,一般认为采用推力矢量之后,战斗机起飞距离可以减少20%,而降落滑路距离更是减少70%左右,效果显著。
推力矢量技术优点突出,但是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,发动机喷流温度非常高,对于推力矢量喷口材料、工艺要求较高,推力矢量喷口也会增加发动机重量,降低发动机推力,提高飞行阻力,增加飞机费用和成本,特别是推力矢量需要与飞机气动、操纵系统等进行一体化设计,才能发挥最佳作用,所以我们看到美国进行了多型推力矢量喷嘴研制,但是三代机改进计划无一采纳,俄罗斯在苏-30MKI战斗机采用推力矢量,不过没有整合到飞控系统之中,飞行员必须通过另外手柄来控制推力矢量喷嘴,从实用情况来看,效果并不理想,一直到苏-35S,推力矢量控制系统才整合到电传操纵系统之中,推力矢量喷嘴偏转、回位等均由飞控计算机经过计算之后,由电传操纵系统自动执行,效果就要好的多。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在研制成功第四代隐身机-歼-20之后,还要从俄罗斯引进三代半苏-35SK战斗机,其中一个原因应该就是获得俄罗斯推力矢量及控制技术。